华尔街可以谁一直都是赌徒和投机客们聚集的地方,经常可以看到各种既不流,而又肆无忌惮的行为出现。
在这里,人们的所作所为都和金钱有关,因此,过去长久以来所发生的事情,自然都会随着经济的景气荣枯、市场的涨跌,以及人们的欲望和恐惧等情绪而跟着上下起伏。
华尔街可以说一直都是赌徒和投机客们聚集的地方,经常可以看到各种既不人流,而又肆元忌惮的行为出现。在这里,人们的所作所为都和金钱有关,因此,过去长久以来所发生的事情,自然都会随着经济的景气荣枯、市场的涨跌,以及人们的欲望和恐惧等情绪而跟着上下起伏。在这样时好时坏的气氛之下,每天在纽约曼哈顿岛南部出没的这批人,便一直都是战战兢兢的样子,总觉得随时会有情况发生。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生存,每天都必须面对沉重的压力,也难怪会让自己的行为变得如此不堪了,而且长期以来,情况一直都是如此。
在了解了这个情况之后,我们来回顾一下1789年那时候所发生的事。美国在那一年正式独立建国,制宪会议刚刚才结束,美国人民正迫不及待地想满足自己在物质上的欲望,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在经济方面出人头地,就像现在一样。
第一次崩盘
1789年时,纽约是美国的首都所在地,就在现在的旧联邦大楼里,新的政府宣布成立,并建构了一套金融制度。带领美国打赢独立战争的几个重要人物,很快便采取了行动,制定了宪法。华盛顿(George Washington)被提名为美国首任总统,而汉弥尔顿(Alexander Hamilton)则担任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。从经济的角度来看,当时的状况可说是百废待兴,重建家园的任务十分地艰巨。当初为了筹措资金来打独立战争,不惜大举借债,因此国家在草创之初,便已经被债务给压得喘不过气来。在没有税收的情况下,汉弥尔顿只得把这些债务转换成股权。直到现在,不少政府在被钱逼急的时候,还是会运用这招数来渡过难关。汉弥尔顿于是组识了一个半官方性质的美国联邦银行(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),让债权人透过这个机构,将手上持有的债权转换成为股权,也就是把赌注全都押在这个刚刚诞生的国家前途上。
美国当时的股市和债市正在萌芽的阶段。不过,纽约长期以来都扮演金融和商业的重镇,因此在正式的交易所成立之前,早就已经有了热闹哄哄的证券市场了。在曼哈顿南方的街道上,股票掮客们忙着撮合各种证券的买卖,包括为了支援独立战争而发行的债券,以及美国银行等各家新银行的股权等。接下来,故事的内容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了,都是由人性的贪婪和冲突所编织而成,而华尔街在未来几个世纪里发生的情节,大致也都是这么回事。
当时担任财政部助理部长的,是一个名叫杜厄(William Der)的人。他是汉弥尔顿的亲信之一,这个人还小有名气,是个半路出家的投机客,出身于纽约早期的权贵之家。他曾数次担任政府职务,经常在政界和商界之间游走,待过不少地方。
杜厄和过去曾在政府部门做过事的人一样,都心怀贪念,因为知道不少政府将推动的计划,而经常藉机得到金钱上的好处。他在市场里炒作银行股票,并且故意哄抬几档制造业的股票。同时,根据某份报告看起来,他甚至于“可能事先让某些债权人知道汉弥尔顿的财政计划”。也就是说,杜厄把他所知道的内线消息,故意传给了关系密切的友人。当然,这不是政府官员最后一次利用职务之便,而在财务上大捞油水。
事实上,由于杜厄对政府打算将战争债券转换成银行股票的计划了若指掌,因此在1971年便开始着手策划大计,想大量买进市面上原有的证券,故意哄抬市场行情,然后在政府推动的计划完成之后,利用股权转换之便大赚一票。
杜厄找了个名叫宾塔(John Pintard)的人来助他一臂之力,这个人是纽约历史协会(New York Historical Society)的创办人,也是华尔街第一位专职的股票经纪商。不过,他同时也是最早在纽约股市从事诈骗勾当的人物之一。这两个人以纽约地区的中产阶级为对象,筹集大笔的资金。于是,后来包括杀猪的、卖面包的、做烛台的,甚至于连晚上工作的上班小姐,都把辛苦赚来的钱借给了杜厄。宾塔是个手段高明的股票掮客,他把成千上万张事先已经签了字的本票,卖给那些热心把钱借给他们的人。这些本票是由杜厄签的字,票面利率有的是2%,有的是3%,甚至有到5%的水准,这在当时来说,简直是天文数字。杜厄可以说是头一个在华尔街发行垃圾债券的人。就我们所知,他的作风和差不多180年后的密尔肯(Michael Milken)相比,实在是有异曲同工之妙!杜厄当时透过发行债券所得到的资金相当可观,在短短的5个月之内就筹到了697517美元! 杜厄和一票脑筋动得很快的商人,意图利用筹得的资金,在美国股市里故意把数档股票的价格拉高。从1791年中开始,一直到次年的3月为止,他们炒作银行股票,故意在市场散播有关合并计划的不实消息,也运用各种不当的手段来影响行情。而这些违法的伎俩,也就是后来使得某些华尔街人物变得家喻户晓的原因。不过,后来他们的努力还是白费了,而且败得很惨。他们不管广大投资人的死活,刻意拉抬市场的行情,但终究还是无法抵挡市场的力量,而致功败垂成。